来源: 2014-08-22 11:41:21
会计基础知识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基本分类。共划分为六个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⑴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⑵说明
1资产一定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不能以未来约定的交易或事项加以确认。即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比如:企业打算购入一台机器设备并已签定购买合同,由于尚处于签定合同阶段,并没有实际发生交易,故不能把这台机器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待企业实际执行合同时(即实际发生交易时)方可确认。
2资产一定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这里的“拥有”是指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均属于此种情况。特殊情况下,企业虽然不能拥有资产的所有权,但却能控制资产,也应将其视为企业的资产。比如:融资租赁的设备。如果企业对一项资产即不能拥有也不能控制,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预期(即未来)一定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企业的一项资产已不能再为企业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就不能再作为企业的资产来反映。比如:企业的一部分原材料已损坏变质,不能够再继续生产产品,则这部分材料已不属于资产的范畴。
2.负债
⑴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⑵说明
1负债也一定是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是企业承担的一项现实义务。比如:企业已购置货物尚未付款,会产生应付的款项。
2由于承担了现实义务,将来必然需要偿付该义务,也就必然要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比如:企业用货币支付已到付款期的款项。
⑴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⑵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1负债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除发生减资、清算时,一般不需偿还给投资者。比如:企业依法登记后,一般不得抽回资金。
2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能返还给投资者。如果企业是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的情况下,往往连企业的负债都不能全部偿还,所有者权益更不会得到任何返还。
3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而负债则不能。
以上三个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称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4.收入
⑴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⑵说明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称为利得。
2收入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5.费用
⑴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⑵说明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称为损失。
2费用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6.利润
⑴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⑵包括的内容
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以上三个会计要素(即收入、费用、利润)统称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二、会计等式
上述六项会计要素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在数量上存在特定的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就是能常所说的会计等式。
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其资金来源无非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投资者投入,称为所有者权益;一方面是企业借债,称为债权人权益,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负债。这两方面资金来源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也就形成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恒等关系。
“等式一”是基本会计等式,属于一种静态等式。等式左方的“资产”表明的是企业资源存在、分布的形态,等式右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表明的企业资源取得、形成的渠道,等式的左右方实质是企业资源在同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不论企业经济业务多么复杂,都不会破坏上述等式的恒等关系。
“等式二”属于一种动态等式。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入,实现盈余。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发生相应的费用,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才能确定企业一定时期盈利或亏损的水平。
这里的“收入”是广义的收入,包括前面讲到的收入和利得;这里的“费用”是广义的费用,包括前面讲到的费用和损失。
三、会计科目
上述会计六要素仍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有关各方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为此还必须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
会计科目就是对六大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是平时做账的主要内容。比如:存放在企业财务部门用作零星开支的现金,记账时使用的会计科目就叫“库存现金”;企业储存在开户银行的款项,记账时使用的会计科目就叫“银行存款”;企业购入的用于生产产品的材料,记账时使用的会计科目就叫“原材料”,等等。会计科目的名称往往能够直接体现经济业务的内容。
常用会计科目包括:
一、资产类 |
在建工程 |
三、所有者权益类 |
库存现金 |
工程物资 |
实收资本 |
银行存款 |
固定资产清理 |
资本公积 |
其他货币资金 |
无形资产 |
盈余公积 |
备用金 |
累计摊销 |
本年利润 |
应收票据 |
长期待摊费用 |
利润分配 |
应收账款 |
待处理财产损溢 |
四、成本类 |
预付账款 |
二、负债类 |
生产成本 |
其他应收款 |
短期借款 |
制造费用 |
坏账准备 |
应付票据 |
研发支出 |
受托代销商品 |
应付账款 |
五、损益类 |
在途物资 |
预收账款 |
主营业务收入 |
原材料 |
应付职工薪酬 |
其他业务收入 |
库存商品 |
应交税费 |
营业外收入 |
发出商品 |
应付利息 |
主营业务成本 |
委托代销商品 |
应付股利 |
其他业务成本 |
委托加工物资 |
其他应付款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低值易耗品 |
受托代销商品款 |
销售费用 |
长期应收款 |
长期借款 |
管理费用 |
固定资产 |
长期应付款 |
财务费用 |
累计折旧 |
专项应付款 |
营业外支出 |
|
|
所得税费用 |
说明:
以上常用会计科目均为一级会计科目,在一级会计科目下可以设置多个二级明细科目。有些一级会计科目可根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由企业自行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比如:企业在“应收账款”一级科目下设置“应收账款—A公司,应收账款—B公司”等二级科目。有些一级会计科目则有固定的二级明细科目,比如:“其他货币资金”一级科目下就设置了“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等二级科目。有些一级会计科目本身就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也就没有必要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比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一级科目。
四、借贷记账法
1.首先介绍两个相关概念
⑴账户: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会计科目,称为账户。初学者可以这样理解,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当掌握了一定会计基础知识后,则没有必要去区分会计科目和账户,而将二者视为一体。
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记录资金增减变化的方法。比如:企业用现金购买生产产品的材料,则一方面在“原材料”账户中记录材料的增加,别一方面在“库存现金”账户中记录现金的减少,二者金额应相等。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是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使用的记账方法。它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代表账户的左方和右方,借方在账户的左方,贷方在账户的右方。这里的“借”“贷”二字已失去了其本身的含义,仅仅作为一种记账符号。至于借方表示增加还是贷方表示增加(或借方表示减少还是贷方表示减少)则均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3.说明
⑴借贷记账法下,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借贷双方的金额应相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规则。
⑵采用借贷记账法时,同一笔经济业务可能是同时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或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这三种情况。
4.前面我们说过用借方表示增加还是贷方表示增加(或借方表示减少还是贷方表示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也就是说,不同类别的账户记录增加或减少的方向有所区别,规纳总结为以下四点:
1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2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3费用类账户可以比照资产、成本类账户,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期末一般无余额;收入类账户可以比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期末一般也无余额。
4上述“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例如: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五、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金额的记录。会计分录是前面所述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
现举例说明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中公教育旗下品牌,依托中公教育品牌的丰富资源与团队,中公会计网开设了会计从业、会计实操、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CPA)等项目培训,为高校财经类学生与在职会计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考试辅导与技能培训,并在职业规划、求职就业等方向给予指导。
咨询热线(09:00-21:00)
400-605-3513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中公会计微信
扫描二维码,即可与小编在线互动, 更有备考干货等你来拿!
中公会计微博
扫描二维码,考试资讯实时推送,更多备考福利等你来!